我在 Blogger 同步出走中。。。。

那年五月,追著餘暉,在那小鎮淡水,是我無法忘懷的暮色。

那,是溫柔的變幻。沒有眾說的磅礴大气。

而我,喜歡那溫婉多些。就如我喜歡溫文的詩一樣。


聼過的歌,開始是這麽唱著,“日頭將欲沉落西 水面染五彩.....”。

而我記得的開始,是淡淡的,藍天變了。不再是一抹淡藍。

慢慢的,橙黃延伸。

染了天。

染了海。

朦朧了景。


那,是個沒有艷紅的黃昏。

所以。。。。

溫柔。

善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鐵路,連接了灰與藍。

領著我,赴著與湛藍的約。

那是聼說的美。

有著一望無際的太平洋,縈迴巨浪的洄瀾。

而在探訪了那片湛藍以後,我最惦念的,是那優雅悠長的弧形海灣。


你,去過七星潭嗎?

那是一個叫人忍不住想要親近的海。

它的寬闊,讓白浪柔軟。

它的曲折,所以濤聲溫柔。

它的清澈,讓藍有了層次。

而那無阻的視野,讓人感覺可以把心打開,投入其中而忘我放空。

還有還有,你有看過白天裏的銀河嗎?

閃亮的白光,一點一點的,似靜似流在那蔚藍裏。

垂釣的人,像採星的使者,期待著採下那一桶的閃爍,讓心愛的人滿心歡喜。

而我,只想是個悠游者,穿梭在湛藍的白天銀河。。。。。。。

不回去了。

善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聖劍寺的正午,陽光,強。卻穿不透完全的樹林。

一串一串的陰。一串一串的光。

時亮時暗。

聖劍寺的結構,回廊,長。延伸到視線的盡頭。

一個一個的框。一個一個的天井。

時陰時亮。

人,穿梭在正與負的重復中。

一步一步的正。一步一步的負。

沉澱下來。


有人說,聖劍寺有點陰森。

因爲那残破的雕塑,倒塌的石塊,覆盖的青苔,密不透光的林。

我說,聖劍寺氣質典雅。

因爲那說不上來,源自于它的主人的寬容和高貴的感覺,仍在。縱然已殘缺不堪。

縱然那聖劍,不見了。

縱然那聖頭,不見了。

寺,還在。沉默著。

奧修說過,“有些時候,沉默可以比語言說得更多。”

聖劍寺的沉默,是這樣吧。

善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射手座的我,夢想流浪他鄉。

但生命中的牽掛,成了夢想的限制。

然而,隨著歲月漸漸邁前,人漸漸成長,我開始意識到,流浪,原來,可以是間段的事。

追求最終,讓人感覺目標總是在前方。

分段,距離近了,達到,慢慢累積。

我以這樣的心態,走著。

感覺,不錯。

善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美,有很多詮釋方式。

可以粗獷,可以細膩,可以不拘,可以含蓄,可以色彩,可以簡單。。。

而女王宮的美,來至她的小巧和精致。

來至她的紅砂岩色彩。

來至她的堅硬和細致的相結合。

來至那令人驚訝的強與柔的衝突美。

而是誰?

用什麽樣的心力,去刻出那綫條柔細的女神,在那堅硬的粉紅石上?

又是誰?

一絲不苟的,留下了天女的微笑,層次的身形,刻印在旅者的眼和心上,再也磨滅不去?

是已經不存在的他們。

用堅定的心和巧奪天工的技藝,留下了穿越歲月的藝術之鑽。

讓以前和現在,連續在這一點。

讓不同時代的眼,看到了相同的美。

善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看囘舊往的照片,才發覺自己竟沒有把塔布蕯寺拍出自己對它的感覺。

應該是震撼的,窒息的,悲酸的。為那樹與塔的相互共存和相互摧殘。

但,我用相機留下了的,只是幾張空洞畫面。

是因爲那過於重的感受,讓處在當中的自己,一時的空白了腦嗎?

還是因爲那過於強烈的悲傷感,讓自己不自覺的不願意留下太多傷感的影像?

都,有吧。

殘碎的磚石,破爛不堪的寺院,隨時就要倒塌的圍牆。是樹和歲月的痕跡。

但無處不穿的樹根,在撐破穿透了建築的同時,也圍繞抓緊了寺塔。

而頂在墻上的樹幹,重重的壓下,也同時努力撐起。

矛盾與“和諧”的並存,讓塔布蕯寺透出詭異的氣氛。

我,無法用“美”來形容它。

因爲看到它時,心,拉緊。有了痛的感覺。

就像讀過的書裏寫著:“樹和塔是兩名相互抓著對方的摔跤手,只是這場比賽不是用分鐘而是以世紀來計時的”。

這句話,充分帶出了那拖拉已久的無奈和悲酸。

而那常年生長在一起,已融合了的寺院和樹,實已分不清主副或輸贏了。

就只在等待,那一方的先無力倒下。。。

善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